Thursday 10 February 2011

127 小時

然是過年前兩星期看的電影,對《127 小時》(127 Hours) 很多場面還是記憶猶新。在今年到目前為止看過的新片中,就覺得此片和《讓子彈飛》、《通靈感應》(Hereafter)、《有人喜歡藍》(Blue Valentine) 比較出色。

我很怕血,害怕得為此不修讀生物科,而得罪了中學的神長;也因此而不大願意嘗試學燒菜。然而,就是曉得本片有非常血腥的斷臂自救場面,卻一早是決定非看不可,因為對導演 Danny Boyle 和男主角 James Franco 太感興趣了,而且聽了 A.R. Rahman 的配樂,十分喜歡,所以收到邀請可以免費看戲,大着膽子馬上答應了。

《127 小時》改編自真人真事,主人公 Aron Ralston 在 2003 年 4 月獨自到美國 Blue John 峽谷遠足、攀石,失足墮落崖石夾縫之中,動彈不得,呼天不應。被困五天後,他自行把夾在大石下受了傷而且組織開始壞死的右前臀切除而脫險。Aron 當年 26 歲,後來把經歷寫成書,本片就是根據他的著作改編而成。我沒看過原著,只覺得本片的故事確實十分簡單,拍成 94 分鐘的電影,卻毫不沉悶單調。Danny Boyle 以動感澎湃的音樂,色調斑斕的攝影,快速利落的剪接,變化多端的拍攝角度,互相搭配,炮製出很多分割畫面、回憶片段、幻想情節,將主角的孤獨、絕望、自省、冷靜、勇氣以很帥氣的手法表達出來。去年《一百萬零一夜》(Slumdog Millionaire) 的絢爛技法,如今在《127 小時》中再次發揮,也許失卻驚艷,但既然用得其所,同樣教人難忘。

觀眾早知道 Aron 吉人天相,電影也很爽快地交代出意外始末。那幕三四分鐘血腥殘酷的斷臂場面,儘管是一般人的焦點,卻實在不是影片最核心的部份。《127 小時》說的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核心價值之一:情。

開場時,男主角顯得開朗、積極,且富陽光魅力,不旋踵直墮死亡幽谷,水盡糧絕,意識游移於清醒和迷糊之間。在痛苦和孤獨之中,Aron(James Franco 飾)被逼停下急速的腳步,注意起天上的飛鳥、太陽,回憶起家人、朋友、舊愛,想起老爸帶他看日出,和家人拍 DV,跟女朋友感情生變等。這些回憶片段影像流麗,更有點哀怨。另一方面,回憶似乎激起了 Aron 的求生意志。他表現冷靜,付出了無比的勇氣去拯救自己,可能就是為了贖清自己欠下的親情、友情、愛情等的債。

此片幾乎是 James Franco 的獨角戲,他氣質討好,也會演戲。十多年看他跟《青蜂俠》(The Green Hornet) 的 Seth Rogen 等合演只拍了一季便停播的迪士尼電視劇《高校歲月》(Freaks and Geeks)。James Franco 在片中演個有點酷又有點帥的 punk 小子。後來他演出的角色挺多元化,包括男妓、蜘蛛俠 (Spider-Man) 系列電影中主角的對頭人、同性戀者、詩人等。也曾經扮演永恆偶像 James Dean,得過金球獎。他藉本片提名金像影帝,並且獲邀主持本屆奧斯卡頒獎禮,事業有望再上一層樓。

《127 小時》另一個讓我留下印象的是植入廣告 (product placement)。現在看電影、電視劇常見植入廣告,但絕對是低手多,高手少。前陣子兩齣內地電影《杜拉拉升職記》和《非誠勿擾 2》便手法拙劣。同樣是打廣告,《千禧首部曲:龍紋身的女孩》用 Mac 電腦幫助調查,抽絲剝繭;在《127 小時》裏主角糧水將絕,想到自己落下的那一瓶 Gatorade,還有取平價質差的中國貨而捨瑞士品牌的萬用刀,因而沒無法鑿碎半吋石頭自救,手法都高明(深刻)多了。

這電影無疑很痛很多血,看後除了讓人記住「人間有情」和推銷的產品外,還有攀山嬉水,千萬要通知家人朋友自己的去處。

1 comment:

  1. 我覺得《127小時》不是一部討好觀眾的片,無論是片裡頭的導演語言或議題都不是,甚至覺得這是一部屬於男人的片,因為裡頭的意志多半都圍繞著一點點的男性思維及尊嚴。非常喜歡導演在裡頭處理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登山客落難後的心境轉變過程,並不同於預告片中從容優雅的“oops”(哎喲!)給人的印象,慌亂、失控、絕望、神智不清等狀態皆被導演處理的既幽默、不悲情也不勵志,總之,我不認為這具備一部傳統賣座片該有的元素,也認為導演手法高過於演員本身的演技;該片被金球獎提名了三項(最佳男主角、最佳電影配樂、最佳改編劇本)我認為獲得電影配樂及改編劇本的機會相對較高。

    有一則影音討論與你分享!
    http://www.wretch.cc/blog/wangchihjen

    歡迎加入《不累生活頻道》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