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1 February 2013

林肯

屆奧斯卡提名最多的電影是 Steven Speilberg 導演的這齣《林肯》(Lincoln)。Speilberg 憑本片第八次提名最佳導演。《林肯》拍攝手法平實,看得出編導要描寫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 (Abraham Lincoln) 有血有肉的人生,而不是全心再一次對歷史偉人歌功頌德。對美國歷史不熟悉,準會看得有點吃力。

1865 年,美國南北戰爭(內戰)到尾聲了,總統林肯(Daniel Day-Lewis 飾)矢志修訂國家憲法,永遠廢除奴隸制度。這如同跟時間競賽,因為和平在望,假如跟南軍達成和議後才向國會提交修訂案,南方州郡一定會大力反對,所以林肯要設法在商談和議之前於國會取得足夠的支持票,搶先通過修訂案。但身為總統,林肯陷於兩難:早日達成和議,結束戰爭,可以救回千萬性命,但廢除奴隸制度又是讓全部美國人民走向自由平等的重要一步……

Steven Speilberg 在 2001 年籌備拍攝《林肯》,開始編劇,但之後不斷重新規劃劇本,編劇也換了人。本來劇組想於 2009 年林肯誕辰二百週年開拍及上映,結果還是等到 2011 年才開鏡。據說拍攝工作只花了三個月。的確,拍攝人物傳記片要蒐集大量資料,而且林肯更喻為美國歷來最偉大的總統,搞劇本所花的心血更多。

電影中的林肯有血有肉,是因為劇本花了很多筆墨去描寫林肯對國家、施政、人民、家庭所面對的各種環環相扣的壓力和挑戰。內戰死傷無數,國會和內閣有很多持相反意見的人,兒子欲上戰場,老婆未亡早夭孩子,擔心再次白頭人送黑頭人。那時候全國上下要求盡快結束內戰呼聲不斷,但林肯要堅持理念,解放黑奴,則可能要犧牲更多生命。在《林肯》中,編導塑造的林肯冷靜承受一切,看來祥和、內斂,充滿睿智,同時閃出威嚴。電影突現在面對最嚴峻的人生抉擇時,林肯擇善固執,從其處事的態度和手法,顯出了他的偉大。Daniel Day-Lewis 演技真的出眾,儘管化妝有點刻意求工,讓他的臉看來彆扭。候選今屆奧斯卡影帝的五名男演員中,還差《大師》(The Master) 的 Joaquin Phoenix 未看,但相信 Daniel Day-Lewis 很大機會成為歷史上首名三奪金像影帝的男演員。

提名男女配角的 Tommy Lee Jones 和 Sally Field 都不錯,要評估得獎機會,前者高一點。但整體來說,不認為他們有突破性的演出,只是在個別章節閃耀光芒罷了。Tommy Lee Jones 演支持廢除奴隸制度的白人國會議員,他的政見並不和林肯完全走同一路線,但在解放黑奴這個重大的議題上,兩人放下了成見,Tommy Lee Jones 在國會辯論中狠狠駁斥反對議員一幕更是全片高潮。Sally Field 演林肯的妻子,活在喪兒的悲痛之中,她要林肯勸說兒子打消參軍念頭那場令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林肯是很多美國人民心目中最偉大的總統,因為他維護了聯邦的統一,並廢除奴隸制度,為美國甚至全世界的人類平等價值踏出了重要的一步。當然,他最後遇刺身亡,兇手是反對解放黑奴的激進分子,也使他看來猶如希臘悲劇中的英雄。

《林肯》片長 150 分鐘,對白多,有很多開會的戲分,說實話,不懂得歷史或不感興趣的,準會感到有點沉悶。幸好在後半部漸入佳境,特別是描寫林肯如何透過政治手段在複雜而微妙的局勢下堅持信念,表面冷靜,實際上卻兵行險着。當強國仍在努力拍攝主旋律電影,美國有講述堅持追求人類社會核心價值的電影,教人不得不承認,花旗國的軟實力高很多。

翻查資料,看到一段有趣的描述,就是林肯老婆的娘家既蓄奴,也有人販賣奴隸,但據說林肯跟老婆娘家的人來往密切,關係不錯。

整體而言,《林肯》拍得十分公整,卻談不上高潮迭起,但已經比去屆 Speilberg 提名最佳電影的《雷霆戰駒》(war Horse) 出色得多。在今屆最佳電影的角逐上,似乎同樣有真實歷史背景,但兼具挺高娛樂性的《ARGO-救參任務》(觀後感)風頭已經蓋過《林肯》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