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7 February 2013

從《喪星玩轉荷里活》說起

完演員陣容不弱的怪片《喪星玩轉荷里活》(Movie 43) 後,一直掙扎到底要不要寫一篇觀後感?不想寫,寫不出也。

前幾天石琪在《明報》的影評中說,《喪》片是好萊塢群星版的《低俗喜劇》。沒看《低俗喜劇》,不曉得這個比喻有多準確。但這齣由多名導演拍攝,十多段短片合成的電影,每一段都真的十分低俗,色情、殘暴、屎尿俱備,也極盡政治不正確之能事。也就是說,相當變態。不能否認的是有極少量段落含幽默諷刺,但整體而言,十分低級。

去看的主要原因是想測試一下到底自己的「笑點」有多高。

一般來說,看喜劇電影給逗樂了當然會笑,但很少會大笑甚至狂笑。《喪》片居然吸引大班好萊塢演員助陣,年輕的資深的都有,似乎表示劇本或題旨有過人之處,然而看完電影,當然完全沒有這種感覺。

讀小學時,看到任何屎尿或滑鐵稽模仿便會笑破肚皮。假如是電視節目,第二天一定談個不停,還要每次重複都回味不已,狂笑不止。

上中學時,對屎尿失去興趣了,只集中對滑稽模仿感興趣,於是綜藝節目《歡樂今宵》中的那些什麼搞笑頒獎禮就成了「年中盛事」。儘管現在重溫,很多段落已經笑不出來,但無可否認,當年編導的創作眼界和藝員的模仿水平還是挺高的。中學時,看電影不多。我讀男校,同學說王晶,感覺不大。但後來在電視看到,有些誇張的笑料還是會觸到笑點的。

大專是最不會笑的時候。事實上,回顧三年本科生涯,彷彿一片空白,沒有留下什麼深刻的成長印記,因為都忙於做作業、賺外快。

直到人老了,見人識事多了一點,能夠逗我發笑的再不是純粹的色情、屎尿或滑稽模仿,而是帶諷刺幽默的語言,或者有點刻薄的挖苦。不知道這算不算心理變態?但一個表面的笑話,看完聽完就完了,快得像電腦關機後隨存記憶體馬上失憶那樣。只有經過一點消化、沈澱,再轉化成表演的笑料才足以在瞬間甚至以後在腦海居留,在心靈發酵。

很多年前,在《讀者文摘》中讀過這麼一句閒話:「幽默是那些令我發笑三秒然後沈思一刻的話。」生活倒不需要時刻幽默,不然腦袋可能會提早罷工。但從文藝之中尋找歡樂,合該有點基本的要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