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6 November 2013

法國電影節:雷諾亞(雷諾亞的繆斯)

年的法國電影節只象徵式買了兩場戲的票,第一場是講述印象派畫發展領導人物之一法國畫家 Pierre-Auguste Renoir 的《雷諾亞》(Renoir)。論故事和拍攝手法,《雷諾亞》平平無奇,但美工、攝影、配樂都有上乘的水準,就是在感官上彌補了電影的一點不足。

故事背景在 1915 年夏天,少女 Andrée(Christa Theret 飾)來到法國東南部瀕臨地中海蔚藍海岸 (French Riviera) 著名畫家 Renoir(Michel Bouquet 飾)的別墅應徵當(裸體)模特兒。不久,Renoir 從軍的次子 Jean(Vincent Rottiers 飾)受傷回家養病。Andrée 成了兩父子的繆思。老父更加勤勉作畫,Jean 則受到啟發,想去追尋電影夢想……

翻看真實的歷史,雷諾亞有三名兒子,全部都在本片的故事中登場了。長子 Pierre Renoir (1885-1952) 是演員,次子 Jean Renoir (1894-1979) 後來成了知名的導演和電影製作人,老么 Claude Renoir (1901–69) 則搞陶瓷工藝。

片中的老雷諾亞儘管健康日差,早年得肺炎後一直沒有完全康復,晚年又受類風濕關節炎折騰,但仍堅持作畫,且希望在技巧和創作上更加進步。他善畫女體,有些模特兒後來留下成為他的家傭。Andrée 有點心高氣傲,不甘當裸體模特兒。她邂逅血氣方剛的 Jean,除了年輕肉體的吸引外,也彼此牽引去追尋不同的人生目標。Andrée 想出人頭地,她喜歡 Jean,知道 Jean 喜歡電影,他老頭子又有錢,就希望 Jean 拍電影,讓她主演。結果,一次大戰結束,Jean 回到老家,真的跟 Andrée 結婚了。Andrée 既是名畫家雷諾亞最後一個模特兒,也是 Jean Renoir 首任妻子兼最初期作品的女主角。她之後改名 Catherine Hessling。1931 年,二人分手,Andrée 從此淡出,晚年潦倒,甚至很多人都遺忘了她。

看完《雷諾亞》,反而對 Andrée 的興趣最大,這可證明了本片的失敗?

想看《雷諾亞》,一切源於印象派繪畫。很多年前在電視台翻譯過一個英國 Channel 5 在 1998 年製作的系列紀錄片《The Impressionists》,裏面介紹了七八位印象派(包括後印象派)的中堅分子,包括 Manet(馬奈)、Monet(莫奈)、Degas(德加)、Renoir(雷諾亞)、Cezanne(塞尚)、Gauguin(高更)和 Van Gogh(梵谷)等。主持人 Tim Marlow 在節目中介紹每位畫家重要的作品,講解精煉。為了翻譯得更準備,讓行文看來更像一個行內人,跑了去旺角某家樓上書店搜購了一批台灣出版全彩精美印刷的畫集,讀用中文寫的藝評,參考專家的措辭和用語。

電影對於雷諾亞的描寫較為深入一點,但只停留在從歷史可以翻查我到的事實,沒有太深入到大師的內心世界。至於兒子 Jean Renoir,寫得更少。到底 Jean 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電影?對電影的熱愛有多深?他如何正式進入電影事業?在本片都沒有提供答案。Jean Renoir 其中兩齣電影《大幻影》(La grande illusion; 1937) 和《遊戲規則》(La règle du jeu; 1939) 是電影歷史上重要的經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